服務范圍
- » 服務內容
聯系方式
聯系人:陳經理
電話:0451-8672252
郵箱:service@jnjisheng.com
精裝書裝訂加工常見質量問題及對策 |
編輯:哈爾濱誠祥印刷有限公司 時間:2013/02/20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精裝書裝訂加工常見質量問題及對策 |
裝書裝訂加工常見質量問題及對策 精裝書裝訂加工由于工序多(幾十道工序)、工藝流程長、操作復雜,因此加工難度比平裝和騎馬訂裝更高,出現的質量問題也較多,有些問題直接影響書籍的外觀與保存價值。下面從書芯加工開始。列舉了精裝書裝訂加工中的常見質量問題,分析問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,供同行參考。 書芯加工 1.扒圓的圓勢不符合標準要求 產生原因: ①手工扒圓時,捻書操作不符合要求; ②扒圓前書背膠未潤濕; ③手工扒圓后未進行自檢校正; ④機器扒圓時扒圓輥調整不當; ⑤機器扒圓后書芯在聯動線上顛簸。 解決方法: ①手工扒圓時,應捻書入手2/3后再扒圓; ②扒圓前要將書背膠潤濕,使書背柔軟、易定型; ③手工扒圓后要用手揉書芯,以校正圓勢與垂直度; ④根據書芯厚度正確調整扒圓輥的夾緊度; ⑤少停機可以減少書芯在聯動線上的顛簸時間。 2.起脊后棱脊不突出 產生原因: ①手工起脊時,下錘位置不正確或脊高留份過??; ②砸脊用力不正確,棱脊無法突出; ③機器起脊時,楔塊與書背的間距不合適,或楔塊弧長與書背弧長不相符。 解決方法: ①手工起脊時,下錘位置應在書脊中間,受力應在兩邊,用力時應先拉后錘.軟硬兼施,將書帖砸倒向兩邊時再砸脊部,不要急于求出脊的度數; ②機器起脊時,楔塊應與書背接觸,以將書背壓住且能使其變形出脊為宜; ③楔塊的弧長應根據書冊厚度而定。 3.扒圓后書芯前口呈梯田狀 產生原因: ①書帖折數過多,紙張過厚; ②選用了銅版紙; ③圓勢過大。 解決方法: ①需扒圓的書冊,書帖折數不宜過多,一般情況下,定量為50g/m2以上的紙張最好不要折4折; ②2折以上的銅版紙書帖最好不要扒圓; ③扒圓弧度應在90~120°,若圓勢過大,前口易呈現梯田狀。 4.方背書芯前口裁切后凹凸不平 產生原因: ①書帖內的空氣未被完全排除,書頁形成波浪形,裁切后呈波浪形的書頁伸直造成; ②手工折頁時,未壓住書芯就開始刮,導致折縫跑空,書頁翹曲不平,造成書帖內的空氣無法排出; ③鎖線針眼過大而線過細,造成裁切后書頁游動; ④書冊過厚時不要扒圓,否則前口易呈現梯田狀。 解決方法: ①機器折頁時,要正確調整滑口刀,以保證書帖內的空氣全部排除; ②手工折頁時,要按壓住書芯后再將其刮平實,以保證書帖折后平服、壓實; ③鎖線機底針最好選用細針,避免因線徑與針的直徑懸殊過大而造成書頁游動吐出; ④厚度在20mm以上的書冊,最好做成圓背,不要做成方背,因為方背一經翻閱就會造成前口吐頁不齊。 5.扒圓起脊后書背開裂 產生原因: ①書背第一次用膠的種類不當或強度不夠; ②涂膠不均勻,有漏涂的部位; ③膠黏劑老化,涂后斷裂; ④砸脊或扒圓時用力不當; ⑤扒圓時書背膠黏劑未潤濕而出現千裂。 解決方法: ①嚴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類膠黏劑作為精裝書背用膠,可選用動物類膠黏劑中的骨膠或合成樹脂類膠黏劑; ②在膠黏劑的強度、黏度均合格的情況下,涂抹時應薄而均勻,膠量不宜過多、過厚; ③不可使用過期或老化的膠黏劑; ④砸脊時用力要得當,要先輕后重; ⑤扒圓時應將書背膠潤濕,不可干扒。 6.粘堵頭布后兩端出毛或彎曲、皺褶、不挺括 產生原因: ①堵頭布過軟、不挺括; ②手工粘堵頭布時未拉緊、壓實、粘牢。 解決方法: ①購來的堵頭布要先用稀釋的膠黏劑過漿,干燥后再使用; ②粘堵頭布時,要先將書芯壓實,再將堵頭布拉緊且壓實后粘牢、粘齊。 書封加工 書封加工包括制殼和燙印兩部分。 1.圓角書殼糊制后有棱角不光滑 產生原因: ①塞角方法不當; ②塞角折痕過少; ③塞角后未壓實。 解決方法: ①可用斜形、長把、不鋒利的金屬刀(如學生用削鉛筆刀等),或用大拇指的指甲進行手工塞角,也可用塞角機進行機器塞角; ②塞角后的折痕越多越好,不可少于5折; ③手工塞角后要用木榔頭將折角砸實、砸平。 2.書殼糊制干燥后表面有起泡現象產生原因: ①糊殼的膠黏劑選用不當; ②膠黏劑老化,已無黏結能力; ③涂抹時不均勻或有漏涂的部位。 解決方法: ①要選擇水分少、黏度高、黏結力強的黏結劑,嚴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類膠黏劑; ②嚴禁使用老化的膠黏劑糊制書殼; ③涂抹膠黏劑時要適當,涂滿、不溢、不花且無漏涂現象; ④沒有必要因書殼表面有空泡就撕拆返工,可用醫務針管灌膠。首先用針將空泡扎破后注入膠黏劑,并用手將推進的膠液推平、推勻,再用刮板輕輕刮平,并將多余的膠黏劑刮出擦凈。 3.書殼燙印后糊版(燙印圖文模糊不清) 問題原因: ①燙印版溫度過高; ②燙印壓力過大; ③燙印版過薄,被燙物料又硬又厚。 解決方法: ①根據燙印材料和被燙物質地,正確調整燙印版溫度; ②根據被燙物質地及實際情況,選取最佳燙印壓力; ③根據被燙物質地確定燙印版厚度,最薄為1.5mm。 4,書殼燙印后花版(燙印后有漏底、未燙上的部位) 產生原因: ①燙印版溫度過低; ②燙印壓力過??; ③燙印材料與被燙物黏結不符合要求。 解決方法: ①根據燙印材料和被燙物質地,正確調整燙印版溫度; ②燙印壓力應視被燙物質地而定,被燙物上的最小壓10.3mm; ③當燙印版溫度過低或燙印壓力過小時皆可進行微調。 5.燙印材料燙不上或燙后脫落 產生原因: ①燙印版材料與被燙物不符; ②燙印版溫度過低; ③燙印版過薄,燙印壓力過??; ④燙印材料本身無黏結能力。 解決方法: ①根據被燙物質地正確選擇燙印材料; ②根據燙印材料和被燙物質地,正確調整燙印版溫度; ③根據被燙物的質地與厚度,確定適當的燙印版厚度與燙印壓力; ④遇到燙印材料無黏結能力的情況時,應在被燙物的相應位置涂布助黏材料,以保證黏結的牢固。 6.燙印面四邊留角(邊沿處燙印不上或燙印模糊) 產生原因: ①上燙印版時四邊未黏結牢固; ②燙印面積大,燙印壓力??; ③燙印版材質過軟,燙印數量過多。 解決方法: ①上燙印版時,要先將燙印版背面進行腐蝕并用粗砂紙打磨,再將間隔的黏結紙邊打毛后再黏結,黏結好的燙印版壓實.粘牢后再使用,特別要注意四邊的黏結; ②燙印面積越大,燙印壓力越大,當燙印整版大幅面印跡時要加大燙印壓力和燙印溫度(略升高5℃即可); ③燙印大幅面的書殼時,燙印版應選用銅板(紅銅),而不是鋅板,因為紅銅板的傳、散熱及彈性都要比鋅板好,且比鋅板耐用,因此紅銅板最適合大幅面圖文的批量燙印。 7.燙壓火印(無燙料的壓印)不牢 產生原因: ①燙印版溫度過低; ②燙印壓力過??; ③燙印時間過短; ④燙印版過薄。 解決方法: ①燙壓火印的燙印版溫度不能過低,一般只比有燙料的溫度低5%~10%(因為燙壓火印的時間較長); ②燙印壓力不可過小,應根據被燙物質地而定,使印跡清晰,牢固又不糊版即可; ③燙壓火印的時間要比有燙料的燙印時間略長,一般要增加一倍,如果有燙料的燙印時間是0.7秒左右,那么燙壓火印的時間就應在1.5秒左右。 套合加工以后 套合以后的加工包括套殼,壓槽定型,掃襯、壓平等內容。 1.套殼后三邊飄口不一致 產生原因: ①書殼材料規格與書芯開本尺寸不符合; ②裁切尺寸誤差超標; ③組殼時不符合標準要求; ④套殼不標準。 解決方法: ①裁切各種材料的書封殼時,必須依照書芯開本尺寸,書芯實際厚度及造型進行,不具備以上三個條件不允許開料裁切; ②各精裝材料的裁切尺寸要求比較嚴格,一旦誤差超標就不能再使用。依據國家CY/T質量標準:書芯允差為±1.5mm,紙板與中徑板允差為±1mm,封面料允差為±2mm。裁切時只要不超出此范圍便可得到合格品; ③套殼時組殼很關鍵,如果組殼不符合要求,將導致三邊飄口不一致,因此組殼時應有規矩板框。組殼的標準為上下允差為1mm,左右允差為2mm. 2.書槽不牢固 產生原因: ①套殼時中縫未涂抹膠黏劑; ②未上壓線板壓溝槽; ③壓槽機的壓槽時間過短或溫度過低; ④壓槽板線條規格不當。 解決方法: ①套殼時中縫必須涂抹膠黏劑(不可溢出在紙板上); ②套殼后必須壓溝槽; ③壓槽機的溫度應視封面材料而定; ④壓槽板線條的高度和寬度應符合要求,一般高度為3mm,寬度為4~5mm(頂端為圓頭最佳); ⑤壓槽機壓后的書冊仍要上壓槽板進行壓槽定型,或直接上壓槽板,壓槽定型的時間一般為3個小時左右。 3.成品書的書殼向上翹曲不平 產生原因: ①紙板選用不當; ②膠黏劑選用不當; ③工藝加工時外拉力大于內拉力。 解決方法: ①書殼紙板應選用灰白色且具有輕、松、挺、平等特點的紙板; ②膠黏劑應選擇動物類膠黏劑中的骨膠(明膠更好,但價格昂貴),因為骨膠是具有水分少、干燥快、定型效果好,黏結力強等特點的熱性膠; ③加工時由于紙板與封面橫、豎紋的影響,會造成書殼的翹曲變形,因此在掃襯時要使書殼的內拉力與外拉力平衡或大于外拉力,才能保證書殼套合后保持平整; ④書殼糊制后不可烘干或暴曬,應自然干燥后立即堆積壓平,以保持書殼內合理的水分及加工的順利進行。 書殼翹曲問題一直是精裝書裝訂加工的難題,但只要能保證做到以上4點,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 4.掃襯壓平干燥后環襯三邊不粘或出荷葉邊 產生原因: ①膠黏劑使用不當; ②掃襯后未壓平。 解決方法: ①掃襯時應根據書殼封面的質地正確選擇膠黏劑; ②掃襯后必須要壓平。 5.成品書翻不開、攤不平 產生原因: ①中縫尺寸留份過??; ②套殼后沒有壓溝槽就掃襯,因此環襯定型拉緊,無法掀開、攤平; ③中徑尺寸過小。 解決方法: ①嚴格按照規定要求留出中縫尺寸,具體規定:方背假脊的中縫寬度應是兩張紙板厚度加6mm或7mm槽寬,圓背的中縫寬度應是一張紙板厚度加6~7mm槽寬; ②套殼后一定要先壓溝槽再掃襯,以免環襯黏結牢固定型后,無法將書殼攤平; ③嚴格按照規定要求留出中徑尺寸,具體規定:圓背應是弧長加兩個中縫寬,方背假脊應是書背寬加兩個紙板厚和兩個中縫寬。 6.掃襯后書芯上下表面出現皺褶 產生原因: ①掃襯時膠黏劑的水分出現滲透; ②掃襯后的壓平時間短或壓力不夠。 解決方法: ①遇吸濕能力較強的環襯紙,在掃襯(涂抹膠黏劑)后應在環襯中間加墊一隔層覆膜紙,加墊時膜的一面朝下,紙的一面朝上,以吸收膠黏劑的水分,待成品檢查后可將覆膜紙抽出留做下次用。 ②掃襯后必須壓平,以防止環襯出現皺褶或黏結不牢。一般每一沓書(厚度為200mm)的壓平時間約為5分鐘左右,壓力以能將書壓緊、環襯壓平為準。 7.吐襯(掃襯后前口溢出環襯紙邊) 產生原因: ①環襯紙收濕能力過大,膠黏劑涂抹后紙張漲出; ②膠黏劑用量過大,涂抹次數過多; ③未壓溝槽就掃襯。 解決方法: ①涂抹吸濕能力較強的環襯紙(如銅版紙等)時,膠黏劑用量不可過大,而要少而均勻,且涂抹次數不要過多; ②套殼后一定要先壓溝槽后掃襯,特別是吸濕能力較強的環襯紙。因為先壓溝槽可將環襯壓縮在書芯內(一條線寬),待掃襯時即使掃出一點也不會出現吐襯現象。 |
上一條:印刷的一些報價及基礎知識 | 下一條:暫時沒有! |